无论是电脑针车、自动刷胶机,或者是中后帮机、注塑机,这次第十六届中国(温岭)鞋机、鞋材及针车展览会无不传递着一个信息,那就是鞋业自动化需求正在不断提高。
“一把锤子、一把剪刀、一桶胶水”的家庭作坊式生产曾是温岭鞋厂的写照,尽管后来的一些年,温岭鞋企发展得越来越有规模,但是人工需求量大、生产方式传统、自动化程度不高依然是普遍存在的现状。
这三四年温岭的众多企业都掀起了机器换人的热潮,今天这家企业购买了自动化流水线,明天那家企业计划建设数字化工厂,在这些如火如荼的设备投入中,记者问了太多机器人的问题,也听了太多答案,大都行业都觉得“机器换人”是以后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他们毫不怀疑,也很舍得,但这些行业却不包括鞋业。温岭众多鞋企老板对于“机器换人”持的是肯定态度,但问起何时换,大家的答案都是再等等,或者是已经开始换了,但是所换的只是小部分环节。人工依然比机器重要得多。尽管如今制鞋业的自动化流水线已经面市,但鞋企老板仍然认为自动化流水线无法全面取代人工,尤其是在温岭。
其实,有时候,未必是取代不了,而是取代不合算。就如温岭一家鞋企老板说的那样,温岭生产的鞋子中女鞋占了一大部分,单鞋、休闲鞋、高筒靴、低筒靴、皮鞋、凉鞋……各种款式、各种花样,变化太快。自动化流水线的优势在于标准化批量生产,而温岭鞋企之所以犹豫“机器换人”,怕的就是标准化批量生产。“温岭鞋款式变化太快、码子也多,而且很多时候接的都是小单子,生产了一批,如果有市场就再加大生产,如果没有就换鞋样,对于这样的情况,流水线批量生产是没法满足的。”
记者在日常采访中发现,温岭鞋企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热衷于追求全线流水线生产,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进行“机器换人”,更多时候,他们谨慎地选择了部分环节的“机器换人”,比如速度更快的冲床,可以均匀刷胶且不浪费的自动刷胶机等,他们不是不换,而是换得谨慎,换在实用。记者也认为,“机器换人”本身是一个好趋势,但是也需要因事制宜,制定符合实际的智能化、信息化计划。比如说企业发展,首先要考虑成本,就生产成本而论,如果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却急吼吼地引进价格昂贵的先进设备,能合算吗?“机器换人”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政策指向,它的落地实施和企业的发展现状、实际需求、产业结构、盈利情况等密切相关,企业需量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