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行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技术升级对于推动整个产业向高端化转型至关重要。然而,当前该行业在技术升级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瓶颈,这些瓶颈的复杂性体现在设备、材料、工艺、智能化等多个维度的交织性短板上。
一、精密制造能力不足:设备与设计的双重短板
精密制造能力是注塑模具行业技术升级的关键基础。目前,国内注塑模具加工的核心设备存在严重缺口,高端设备大多依赖进口,而国产设备在精度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这不仅限制了模具的加工精度,也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此外,数字化设计能力的薄弱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缺乏先进的数字化设计工具和专业人才,使得企业难以实现高效、精准的设计,从而阻碍了技术升级的进程。
二、新材料应用滞后:高端依赖与技术瓶颈并存
注塑模具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的材料。国内注塑模具行业在新材料应用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高端模具材料高度依赖进口,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可能受到国际市场的波动影响,导致供应链不稳定。另一方面,国产模具钢的纯净度较低,特种钢材的研发也相对滞后,难以满足高端模具制造的需求。此外,随形水路技术、复合材料模具等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也遇到了瓶颈。这些技术在提高模具性能、缩短生产周期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由于技术不成熟、设备短缺等原因,其应用范围有限,进一步制约了行业的技术升级。
三、智能化转型困境:硬件与软件的双重制约
智能化是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注塑模具行业也不例外。然而,目前该行业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首先,智能装备的缺口较大,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受限,导致硬件渗透率低。这使得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难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操作,降低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其次,数据孤岛现象严重,知识管理缺失,软件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协同。这不仅导致数据无法共享和流通,还使得企业在决策过程中缺乏准确、及时的信息支持,进一步阻碍了智能化转型的进程。
四、工艺技术积累薄弱:创新不足与短板明显
工艺技术是注塑模具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然而,目前国内企业在工艺技术积累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企业对逆向工程的依赖程度较高,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工艺技术。这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难以满足客户对高端模具的需求。另一方面,微成型技术等关键工艺与国外相比存在明显短板。微成型技术在制造小型、高精度模具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但由于技术积累不足,国内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限制了高端模具的生产和发展。
五、跨学科协同不足:协同失效与脱节问题突出
注塑模具行业的发展需要多个学科领域的协同合作,如材料科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然而,目前行业内跨学科协同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例如,材料与模具之间的协同失效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模具性能无法充分发挥;产品设计与模具设计脱节,使得模具难以满足产品的实际需求。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模具的质量和性能,还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开发周期,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形成了严重阻碍。
六、人才结构断层:吸引力不足与培训体系缺失
人才是推动行业技术升级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注塑模具行业面临着人才结构断层的危机。一方面,年轻人对注塑模具行业的兴趣不高,不愿意进入该行业,导致行业缺乏新鲜血液和创新活力。另一方面,培训体系的缺失使得现有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难以提升,知识更新滞后。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也对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注塑模具行业的技术升级是实现产业高端化转型的必由之路。然而,当前该行业在精密制造能力、新材料应用、智能化转型、工艺技术积累、跨学科协同以及人才结构等方面面临着诸多瓶颈。这些瓶颈的复杂性在于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制约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因此,要突破这些瓶颈,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产业协同等方面的投入和支持,推动注塑模具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文章来源:asiamold模具行业展会
2025亚洲国际模具展即将2025年2月25-27日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B区举行。更多精彩论坛活动,欢迎登录官网 https://asiamold.gymf.com.cn
| 凡本网注明“来源: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转载请注明。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对转载有任何异议,请联络本网站,联系方式:020-38217916;我们将及时予以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