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2014/12/03

1674

模具的模块化设计

      缩短设计周期并提高设计质量是缩短整个模具开发周期的关键之一。模块化设计就是利用产品零部件在结构及功能上的相似性,而实现产品的标准化与组合化。大量实践表明,模块化设计能有效减少产品设计时间并提高设计质量。因此本文探索在模具设计中运用模块化设计方法。

      1 建立模块库

      模块库的建立有三个步骤:模块划分、构造特征模型和用户自定义特征的生成。标准零件是模块的特例,存在于模块库中。标准零件的定义只需进行后两步骤。模块划分是模块化设计的第一步。模块划分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模块化系统的功能、性能和成本。每一类产品的模块划分都必须经过技术调研并反复论证才能得出划分结果。对于模具而言,功能模块与结构模块是互相包容的。结构模块的在局部范围内可有较大的结构变化,因而它可以包含功能模块;而功能模块的局部结构可能较固定,因而它可以包含结构模块。模块设计完成后,在Pro/E的零件/装配(Part/Assembly)空间中手工建构所需模块的特征模型,运用 Pro/E的用户自定义特征功能,定义模块的两项可变参数:可变尺寸与装配关系,形成用户自定义特征(User-Defined Features,UDFs)。生成用户自定义特征文件(以gph为后缀的文件)后按分组技术取名存储,即完成模块库的建立。

      2 模块库管理系统开发

      系统通过两次推理,结构选择推理与模块的自动建模,实现模块的确定。第一次推理得到模块的大致结构,第二次推理最终确定模块的所有参数。通过这种途径实现模块 "可塑性"目标。在结构选择推理中,系统接受用户输入的模块名称、功能参数和结构参数,进行推理,在模块库中求得适用模块的名称。

      如果不满意该结果,用户可指定模块名称.在这一步所得到的模块仍是不确定的,它缺少尺寸参数、精度、材料特征及装配关系的定义。在自动建模推理中,系统利用输人的尺寸参数、精度特征、材料特征与装配关系定义,驱动用户自定义特征模型,动态地、自动地将模块特征模型构造出来并自动装配。自动建模函数运用 C语言与Pro/E的二次开发工具Pro/TOOLKIT开发而成。通过模块的调用可迅速完成模具设计。应用此系统后模具设计周期明显缩短。由于在模块设计时认真考虑了模块的质量,因而对模具的质量起基础保证作用。模块库中存放的是相互独立的UDFs文件,因此本系统具有可扩充性。

      一年一度的广州国际模具展览会更让行业人士看到了模具行业快速发展的行业现状。2015年广州模具展(全称:广州国际模具展览会)将于2015年9月15-17日在广州琶洲展馆隆重揭开帷幕,短短的三天展会时间,广州将迎来400家的参展商和近20000名观众,盛况空前。这次展会是专业性的行业展会,只有业内人士才能参加。想要参展或观展,可以直接咨询020-38251558进行参展或观展预约。

 

掌握模具及增材制造技术脉搏 缔造智慧未来

欢迎莅临亚洲国际模具展 Asiamold Select !

联系我们

商务电话:

+86 20 3825 1558

公司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西路9号耀中广场B2616室

主办单位官方微信

主办单位官方微信

Baidu
map